2025年6月5日的雅加达格罗拉蓬卡诺体育场,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18强赛的关键战中0-1不敌印度尼西亚队。这场失利不仅让国足提前一轮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更终结了自1957年以来对印尼长达68年的正式比赛不败纪录。面对拥有9名归化球员的印尼队,国足全场仅1次射正,而争议点球判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黑暗的夜晚之一,也是连续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败的苦涩缩影。
赛前,国足在心理层面本不落下风。历史上14次国际A级赛事交锋,中国队10胜3平1负,唯一败绩是1957年世预赛客场0-2告负。去年10月,国足还在青岛主场2-1逆转印尼,张玉宁的进球曾让球迷看到希望。然而短短8个月后,印尼队已在荷兰名宿克鲁伊维特和小克鲁伊夫的调教下脱胎换骨,归化球员的加入使其整体实力跃升。
这场失利暴露了国足“吃老本”的致命伤。印尼队全场13次射门、5次角球的压制性表现,与国足5次射门、1次射正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更讽刺的是,国足上一次输给印尼时,对手还依赖荷兰殖民时代的青训体系;如今印尼已通过归化+本土青训的“双轨制”反超,而中国足球仍在原地踏步。
主帅伊万科维奇的排兵布阵成为众矢之的。他坚持使用单后腰菱形中场,导致王上源独木难支,两侧防守漏洞频出。更令人费解的是,右后卫杨泽翔——这位在中超都难获稳定出场机会的球员,竟在生死战中首发并送出致命点球。而联赛状态火热的韦世豪、杨明洋却被雪藏至下半场,错失调整良机。
用人失误背后是战术体系的全面崩塌。国足前8轮丢19球中7球来自定位球,本场又因定位球防守失误葬送比赛。伊万对“一高一快”锋线组合(张玉宁+王钰栋)的依赖,在印尼高大后卫面前收效甚微。当比赛最后30分钟需要强攻时,球员连5脚连续传球都难以完成,折射出基本功的缺失。
本届国足被称作“史上最弱”,根源在于青训体系的崩塌。2011年统计显示,中国注册球员不足越南的20%、日本的1%。90后国脚普遍“从小输到大”,U系列赛事屡屡小组出局。尽管王钰栋、刘诚宇等00后新星崭露头角,但他们的成长速度远不及印尼归化球员的即战力。
反观印尼,仅2024年就归化16名欧洲联赛球员,本场首发9人含归化。中国足球虽引入艾克森、李可等归化球员,却因年龄、伤病等问题未能形成持续战斗力。当印尼凭借归化+本土青训的“荷兰基因”崛起时,中国足球仍在“急功近利”与“长期主义”间摇摆。
足协的选帅决策堪称灾难。伊万科维奇虽曾带领伊朗队打进世界杯,但70岁的他战术僵化,临场指挥屡遭诟病。更讽刺的是,国足世界排名已跌至第94位(亚洲第14),创9年新低,甚至被叙利亚反超。如此背景下仓促选帅,无异于。
联赛的虚假繁荣掩盖不了本质问题。中超俱乐部曾豪掷千金引进外援,却忽视青训投入。当2022年国足1-3负越南时,范志毅“脸都不要了”的怒吼已成预言。如今,即便世界杯扩军至48队、亚洲名额增至8.5个,国足依然提前出局,证明“扩军红利”救不了根基腐朽的体系。
短期内,国足需直面重建阵痛。6月10日对阵巴林的“荣誉战”后,王大雷等老将或将淡出,00后球员必须挑起大梁。足协需尽快确定新帅,避免重蹈“政治选帅”覆辙。而7月东亚杯、2027年亚洲杯,将是检验年轻球员成色的试金石。
长远来看,唯有回归足球规律才能破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十年后,青训人口、联赛质量等核心指标仍未见质变。或许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又一次“痛苦的反思”,而是放下包袱,像火爆全网的“苏超”业余联赛那样,先找回踢球的纯粹快乐。毕竟,当乌兹别克斯坦(人口3400万)已挺进世界杯时,14亿人的中国足球,没有理由继续在深渊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