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足球赛事 / 根宝基地铸就中国足球未来之星摇篮

根宝基地铸就中国足球未来之星摇篮

adminl
adminl管理员

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上,崇明岛的根宝足球基地如同一座灯塔,24年来始终照亮着青训之路。从武磊、颜骏凌到朱辰杰、蒋圣龙,这里走出的近20名国脚和70余名中超球员,不仅撑起了上海双雄海港与申花的脊梁,更成为国家队的中流砥柱。56岁的徐根宝倾尽积蓄、贷款2000万打造这座“中国曼联”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曾被戏称“机关枪扫不到人”的荒芜之地,会成为中国足球最璀璨的星工厂。如今,80岁的他仍每日亲自示范技术动作,将“有风格、出人才、勇夺金”的九字箴言刻进每一代弟子的基因里——这不仅是基地的初心,更是中国足球稀缺的长期主义样本。

硬件与环境的蜕变:从荒芜之地到青训标杆

根宝基地铸就中国足球未来之星摇篮  第1张

2000年初创时,根宝基地的艰苦条件堪称“足球版的荒野求生”。第一批学员曹赟定等人挤在漏雨的蒙古包里,冬天毛巾结冰,夏天蚊虫肆虐,周围连买包子的店铺都难寻。徐根宝回忆:“有些地原来是种大头菜的,还有粪坑,我们硬是平整出了训练场。” 如今,这里已拥有三个半标准天然草场、德国进口的室内足球馆,以及7000平方米的足球宾馆,硬件水平甚至让中超俱乐部官员惊叹。三年前的升级改造更替了室内馆草皮,翻新了球员宿舍,小将们从四人一间的拥挤环境搬入现代化公寓,训练场排水系统达到职业联赛标准。

这种蜕变并非单纯的物质堆砌,而是对足球本质的回归。基地至今不对外营业,专注服务于中国足协和上海足协的青训项目,徐根宝坚持“设施再好也要聚焦足球本身”。值得一提的是,基地保留了每月800元的收费标准——这个23年未变的数字,既是提醒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责任,也象征着青训不应沦为资本游戏的纯粹初心。

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训练与“圈养模式”的辩证法

根宝基地铸就中国足球未来之星摇篮  第2张

根宝基地的成功密码,在于将军事化管理与技术创新熔于一炉。徐根宝推崇“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苦修精神,训练强度曾参照中国女排标准,要求队员清晨5000米跑后再进行两练。但这种“圈养”绝非蛮干,其内核是高度科学化的培养体系。2021年中国足协青训教练培训班上,徐根宝将详细训练计划分发给全国教练,强调“高质量训练没有捷径,该练的必须到位”。武磊等球员的成长证明,这种严苛打磨能锻造出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意志——即便遭遇网络暴力,他们仍能用加练回应质疑。

独特的年龄梯队布局更显战略眼光。基地采取“定向合作”模式,如2006年龄段队伍与海港俱乐部共建,既保证职业通道畅通,又维持自身培养主导权。2024年新组建的2013-2014年龄段梯队,由技术流代表高洪波担任总监,瞄准2031年世界杯周期。这种长短结合的布局,使得基地能持续输送人才:从早期武磊等“崇明一期”,到后来朱辰杰等申花收购的99/00梯队,再到如今备战2025全运会的U20队伍,形成人才迭代的“永动机”。

精神传承:从“抢逼围”到为国争光的信仰

在根宝基地,技术风格与精神图腾密不可分。徐根宝将“抢逼围、接传转”六字战术刻在石碑上,这不仅是技战术纲领,更成为弟子们的职业信条。2022年世预赛,王燊超与武磊的“崇明连线”绝杀越南,两人透露这种默契源自2013年中超时期的固定套路。更动人的是,基地每周的思想课上,老帅反复强调:“你们要先为上海、为中国踢球,再为自己奋斗”。这种教育使得根宝弟子在国家队比赛中往往更具使命感——2023年亚运会上,申花宁可牺牲联赛成绩也要支持7名球员为国征战,其中朱辰杰等3人正是基地出品。

这种精神传承甚至跨越代际。每年农历初二,武磊等弟子带着孩子回基地祝寿,形成“师徒三代”同堂的奇观。徐根宝将此视为最大欣慰:“他们争气,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而年轻队员的宿舍墙上,挂着老帅写给2031年的寄语——那时现在的孩子24岁,他期待“你们要比武磊更出色,带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荣誉绑定的叙事,在功利足球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社会化青训的范式:、市场与情怀的三角平衡

根宝基地的独特价值,在于探索出一条社会化青训的可持续路径。初创时,徐根宝拒绝“百万赞助培养某个孩子”的诱惑,坚持自主选材,甚至为有天赋的学员倒贴费用。但这种理想主义并非脱离现实的乌托邦,而是巧妙融合了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如崇明区“足球县”建设),职业俱乐部购买青训服务(如申花1亿元收购99/00梯队),基地则专注人才培养核心环节。

2015年后,这种“三驾马车”模式进一步升级。上港集团、崇明区与基地形成战略合作,既解决资金问题,又保持专业自主权。国家体育总局的专项调研将其为“社会化培养标杆”,国务委员谌贻琴特别指出:“重点城市需要这样的足球高地”。而徐根宝的“二次创业”——收购西班牙洛尔卡俱乐部,虽因资金问题终止,却展现了将青训与国际接轨的前瞻性。

未来的挑战与启示

站在24周年的节点,根宝基地也面临新课题。随着金元足球退潮,如何在高薪诱惑下留住基层教练?在短视频时代,封闭训练如何适应年轻球员的心理特点?徐根宝的应对之策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引入欧足联A级教练等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坚持“训练质量高于比赛数量”的传统。2024年,80岁的他仍每天亲自纠正小球员动作,这种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这座摇篮给中国足球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长期主义”的可视化。从武磊到朱辰杰,两代球员的成长周期恰好各约15年——恰如徐根宝所说:“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泰山不敢挡。” 在急功近利的足球环境中,根宝基地证明了唯有将基础设施、科学训练、精神培育和制度创新结合,才能让青训真正成为孕育星光的沃土。正如基地入口灵璧石上的誓言,这不仅关乎“缔造中国曼联”的梦想,更关乎中国足球能否找回“走向世界的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