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6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的激烈角逐中,以色列国家足球队再次踏上征程,为争夺历史上第二次世界杯决赛圈资格而战。这支曾于1970年首次亮相世界杯的球队,如今在欧洲足坛的竞争中展现出新的韧性。尽管政治争议与竞技压力如影随形,但以色列队以近期2胜1平的不败状态(包括战平法国、击败比利时的亮眼表现),正试图在I组的混战中突围。面对挪威、意大利等劲旅,他们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球球迷的神经。
以色列足球的历史充满戏剧性。上世纪60年代,他们曾是亚洲足坛的霸主,1964年夺得亚洲杯冠军,并在1970年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因政治与宗教冲突,以色列于1974年被亚洲足联除名,经历了长达18年的“漂流期”,先后在大洋洲和欧洲参赛,最终在1994年正式加入欧足联。这一转变虽提升了竞争强度,但也让球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在欧洲足坛的30年征程中,以色列屡次接近突破却总差一步。例如,2000年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憾负丹麦,2020年欧洲杯预选赛点球大战不敌苏格兰。如今,球队世界排名第78位(2025年4月数据),与欧洲一流强队仍有差距,但近年来的青训投入和归化球员策略,正逐渐缩小这一鸿沟。
2025年3月开启的预选赛中,以色列被分入I组,与挪威、意大利等队同台竞技。首轮客场2-1击败爱沙尼亚,展现了进攻端的效率——边锋索罗门(身价1200万欧元)和中场佩雷茨的配合成为关键。防守漏洞依然明显,例如3月26日对阵挪威时2-4的失利,暴露了后防线应对高强度压迫的乏力。
赛程安排上,以色列需在6月连续迎战摩尔多瓦和瑞士,这两场比赛将决定其能否保住小组前三的席位。若想晋级,球队必须在弱队身上全取三分,并对阵强队时争取爆冷。主帅阿隆·哈桑的战术调整至关重要,例如加强中场拦截或利用快速反击发挥边锋速度优势。
以色列的阵容兼具天赋与经验。锋线核心索罗门(38场6球7助攻)和莱尔·阿巴达(10场1球2助攻)构成两翼齐飞的进攻体系。中场则由效力于荷甲的多尔·佩雷茨坐镇,他的长传调度是转换进攻的枢纽。门将位置存在隐忧:拜仁替补门将丹尼尔·佩雷茨因久疏战阵,状态成疑。
归化球员的加入为球队注入新血。例如巴西裔前锋戴维上赛季在以色列联赛打入15球,入选国家队后即贡献关键助攻。但阵容深度不足仍是短板,一旦主力伤停,替补球员难以维持同等竞争力。例如对阵挪威时,替补中卫失误直接导致丢球。
以色列的参赛始终伴随政治争议。2024年12月,国际足联因俄乌冲突延续对俄罗斯的禁赛,部分球迷质疑为何以色列未被同样处理。巴勒斯坦足协曾多次呼吁制裁以色列,指责其阻碍巴勒斯坦足球发展。这些争议可能分散球队注意力,甚至影响客场作战时的安全环境。
以色列球员常遭遇种族歧视。2016年对阵意大利时,对方球迷行礼并嘘以色列国歌,导致意大利足协被罚款。欧足联虽加强反歧视措施,但此类事件仍可能影响球员心理。
尽管困难重重,以色列仍怀有晋级希望。若能在剩余比赛中击败摩尔多瓦、瑞士,并逼平意大利,他们有望以小组第三进入附加赛。欧足联新赛制下,12个小组次名和4支欧国联成绩最佳的球队将争夺剩余席位,这为以色列提供了更多机会。
长远来看,青训体系的改革是关键。以色列已有俱乐部开始效仿欧洲顶级青训学院,增加预算占比(部分俱乐部青训投入超300万欧元)。若能持续培养出如索罗门级别的球员,未来或可复制比利时、克罗地亚的逆袭之路。
从加沙冲突的阴影到欧洲绿茵场的拼搏,以色列足球承载着远超竞技的意义。每一次触球,既是向世界杯梦想的迈进,也是对坚韧精神的诠释。2025年的这个夏天,蓝与白的战袍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