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6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以色列国家队再次踏上了冲击世界杯决赛圈的征程。这支曾经在亚洲足坛叱咤风云的球队,自1991年"脱亚入欧"加入欧足联以来,始终在为跻身世界顶级足球舞台而努力。本届预选赛,以色列与爱沙尼亚、挪威等队同组,尽管开局表现起伏不定,但球队依然怀揣着创造历史的梦想。以色列足球承载着特殊的民族情感,每一次世界杯预选赛都是这个国家展示足球实力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舞台。
以色列足球的历史堪称世界足坛最为独特的篇章之一。这支球队最初隶属于亚洲足联,曾在1964年夺得亚洲杯冠军,并参加了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成为该国足球史上唯一一次世界杯决赛圈经历。由于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因素,以色列在1974年被逐出亚洲足联,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漂泊期",先后在大洋洲和欧洲参加预选赛,直到1992年正式加入欧足联。这段特殊的历史轨迹使得以色列足球既保留了亚洲足球的技术特点,又逐渐融入了欧洲足球的战术体系。
目前以色列国家队在国际足联排名中位列第78位(2025年4月数据),较历史最高的第15位(2008年11月)有所下滑,但高于最低时的第99位(2018年1月)。球队现任主教练是阿隆·哈桑,队长为效力于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右后卫埃里·达沙。队史出场纪录保持者是前利物浦中场约西·贝纳永(101场),而进球纪录则由曾效力中超广州富力的埃兰·扎哈维保持(34球)。这支被称为"蓝与白"或"犹太军团"的队伍,承载着以色列国民对足球的热情与期待。
在技战术层面,以色列足球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欧洲化趋势。球队惯用4-3-3阵型,强调控球和快速转换,但由于球员身体素质与北欧球队存在差距,在面对高大强壮的对手时往往处于下风。进攻端依赖边路突破和中路渗透相结合,防守端则因个人能力不足常常出现漏洞。这种攻强守弱的特点使得以色列队的比赛往往进球较多,但胜负难料。在最近参加的15场比赛中,以色列取得了5胜8负2平的成绩,场均进球1.3个,失球1.6个,大球概率高达100%。
2026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采用了全新赛制,55支球队被分成12个小组,每组4-5队。小组头名直接晋级世界杯,第二名则获得附加赛资格。以色列被分入一个竞争激烈的小组,与挪威、爱沙尼亚等队同场竞技。对于以色列而言,争夺小组第二获得附加赛资格是更为现实的目标,毕竟直接出线需要超越挪威这样的欧洲二线强队。欧洲区预选赛从2025年3月开始,将持续到同年11月,以色列需要在密集的赛程中保持稳定发挥。
以色列队在预选赛开局阶段表现起伏不定。在2025年3月23日对阵爱沙尼亚的比赛中,尽管赛前被看好(让球指数为以色列-1.5),但球队仅以微弱优势取胜。这场比赛暴露了以色列队在面对实力较弱对手时把握机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在随后对阵挪威的比赛中,以色列1-3告负,再次显示出与欧洲二线球队的实力差距。挪威队拥有哈兰德、厄德高等世界级球星,整体实力明显高出一筹,以色列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从小组出线形势来看,挪威是小组头名的最大热门,以色列则需要与爱沙尼亚等队争夺第二名。根据预选赛规则,12个小组第二名和4支在欧洲国家联赛中表现最好的球队将获得附加赛资格,这可能是以色列晋级世界杯的现实途径。球队在最近15场比赛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胜率仅为33%,赢盘率47%,场均角球3.3个。如果想要在预选赛中走得更远,以色列必须提高对阵实力相近对手时的胜率,特别是在主场比赛中争取全取三分。
以色列足球面临的一个特殊挑战是"主场劣势"。由于安全考虑,以色列队经常需要在中立场地进行主场比赛,这大大削弱了球队的主场优势。例如对阵挪威的比赛就是在中立场地进行,使得以色列队失去了真正的"第十二人"支持。以色列球员在欧洲俱乐部效力时也时常面临特殊的安全检查和舆论压力,这些场外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球队的备战难度。尽管如此,以色列队仍然以顽强的斗志著称,往往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爆冷取胜。
以色列国家队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欧洲二线联赛的球员,少数效力于五大联赛。队长埃里·达沙作为右后卫,是目前球队为数不多在欧洲主流联赛(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效力的球员,他的边路插上和传中是球队重要的进攻手段。中场核心多尔·佩雷茨效力于比利时联赛,拥有出色的视野和传球能力,是以色列队攻防转换的枢纽。锋线上,效力于希腊联赛的莫尔·什洛莫是球队目前的头号射手,他在门前冷静的处理球能力是以色列队得分的重要保障。
以色列队的战术体系以4-3-3为基础,但会根据对手强弱进行调整。面对实力相当的对手时,球队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控球打法,利用边锋的个人能力创造机会。而在对阵强队如挪威时,则会收缩防线,伺机反击。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风格源于以色列球员技术细腻但身体对抗不足的特点。主教练哈桑强调快速传递和灵活跑位,试图通过团队配合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防守端的组织问题始终困扰着球队,在面对高强度逼抢时容易出现失误。
以色列足球青训体系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与传统欧洲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根据欧洲青训报告,以色列俱乐部青训被归类为第三类,与波兰、克罗地亚等联赛相当,远不及五大联赛和荷甲的水平。以色列青训学院的平均预算约为125万欧元,仅为第一类俱乐部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投入上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国家队人才储备的不足上。目前以色列U21青年队在欧洲同年龄段比赛中竞争力有限,难以向成年队输送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球员。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国内俱乐部如特拉维夫马卡比等正逐步加大对青训的投入,这或许能在未来改善国家队的选材面。
以色列足球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独特的政治和外交挑战。由于与阿拉伯国家的长期对立,以色列队经常遭遇对手的抵制或球迷的敌对行为。2015年,巴勒斯坦足协甚至曾上书国际足联要求将以色列停权,理由是"以色列干扰巴勒斯坦足球代表队的比赛"。虽然这一要求最终被撤回,但类似的政治压力始终存在。在2016年一场对阵意大利的世界杯预选赛中,部分意大利球迷对以色列球员行礼并嘘以色列国歌,导致意大利足协被罚款27000欧元。这些场外因素无疑增加了以色列球员的心理负担。
2024年11月,阿姆斯特丹发生了一起针对以色列球迷的暴力事件,再次凸显了以色列足球面临的特殊安全挑战。在特拉维夫马卡比队与阿贾克斯队的欧联杯比赛后,以色列球迷遭到手持巴勒斯坦旗帜的暴力分子袭击,造成10人受伤,3人失踪。这一被反犹太主义运动称为"新水晶之夜"的事件震惊了国际足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派遣两架救援飞机前往荷兰接回本国公民。此类事件不仅威胁以色列球迷的安全,也可能影响球队在中立场地比赛时的支持氛围。
从竞技层面看,以色列足球正面临着"脱亚入欧"后的长期适应问题。加入欧洲足联虽然让以色列队能够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但也大大增加了晋级世界杯和欧洲杯的难度。欧洲区仅有16个世界杯名额(2026年扩军后),竞争异常激烈,而以色列在时曾多次轻松晋级亚洲杯并参加过世界杯。这种"高竞争环境"一方面提升了以色列足球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长期无法晋级大赛的尴尬。自1994年以来,以色列队从未进入过世界杯或欧洲杯决赛圈,总是在预选赛中功亏一篑。这种长期无法突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对足球的投入和关注度。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以色列足球仍有希望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创造惊喜。随着欧洲区名额增加至16个(原为13个),以色列晋级的机会理论上有所提升。新的预选赛赛制下,12个小组第二名都有机会参加附加赛,这为以色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球队需要在对阵爱沙尼亚等实力相近对手时确保拿分,并在与挪威的比赛中争取爆冷。如果能够以小组第二身份进入附加赛,以色列队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实现世界杯梦想。
以色列足协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国家队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国内青训的投入,借鉴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青训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在欧洲效力的以色列球员回国参赛,增强国家队凝聚力。以色列足协还特别重视心理辅导,帮助球员应对客场比赛可能遇到的敌对氛围。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难以弥合与欧洲强队的差距,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以色列足球的整体水平。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以色列足球的发展与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密切相关。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是以色列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每当国家队取得好成绩时,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都会空前高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不仅是以色列足球的竞技舞台,也是这个国家向世界展示其韧性和团结的机会。正如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在阿姆斯特丹事件后所言:"2024年,欧洲正在发生一场大屠杀...西方世界现在需要觉醒",足球场上的表现往往与国家的国际处境相互映照。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以色列队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表现都值得关注。这支承载着特殊历史与民族情感的球队,每一次登场都不仅仅是为了足球,更是为了证明一个民族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超越足球本身的意义,使得以色列足球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都能始终保持希望和斗志。对于以色列球迷而言,支持国家队不仅是一种体育爱好,更是一种民族认同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的每一场比赛,都是以色列足球向世界发声的重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