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通海门这片足球热土上,一支名为珂缔缘的球队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中国足球的励志篇章。从2011年一家拖鞋厂创办的7人足球学校,到如今拥有12支青训梯队、一支中乙职业队的综合性俱乐部,珂缔缘用14年时间完成了从草根到职业的跨越。他们以“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为育人理念,向国家队输送了超160人次的小国脚,更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中以全胜战绩成为夺冠热门。这支球队的故事,不仅是足球的胜利,更是教育、城市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完美融合。
珂缔缘的崛起始于青训。2011年,朝鲜族企业家李太镇卖掉上海房产,投入全部积蓄创办免费足球学校,初衷仅是让儿子和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他斥资聘请韩国、巴西外教,坚持“零学费”模式,甚至在最困难时与妻子搬进球员公寓同吃同住。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换来了丰硕成果:俱乐部目前已培养出U8-U19共12支梯队,近300名签约球员,其中程鑫、尹韩龙等青训产品在中乙射手榜名列前茅,李贤成等球员更留洋德国并成为国奥队成员。
青训的成功离不开独特的“体教融合”模式。珂缔缘与海门教育局合作,球员从小学到高中均就读于当地优质学校,每天上午文化课、下午训练,确保“足球与学业并重”。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体校的壁垒,让球员拥有更多人生选择。2014年,俱乐部U12梯队首夺全国冠军,此后多次在青超联赛、全运会中斩获佳绩,2021年更以整建制代表江苏获得全运会U18组第四名,追平省队历史最佳战绩。
2019年是珂缔缘的转折点。俱乐部组建职业队,仅用两年便从中冠联赛突围:2021年以青训球员为班底(23人中有13名自家培养)夺得中冠亚军,成功晋级中乙。冲乙关键战中,18岁的程鑫当选联赛最佳新秀,青训球员包揽决赛8个首发席位,印证了“十年磨一剑”的水到渠成。
职业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升入中乙后,俱乐部一度因资金链断裂濒临解散,但海门区以“股权并购+购买服务”及时介入,协调企业赞助、提供专项补贴,助球队渡过危机。2023年,珂缔缘获中乙“最具社会责任奖”,2024年更以本土化阵容(5名海门籍球员)创造队史最佳战绩——中乙14轮不败。如今,球队目标直指“冲甲”,并计划未来8年内实现“县级市中超队”的梦想。
珂缔缘的成长深刻改变了海门。2017年,投入275亩土地建成足球小镇,包含十片灯光球场、科创中心等六大板块,成为国家级训练基地。这里不仅是青训摇篮,更带动“足球+教育+科技”的产业融合,吸引国际球队集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2025年,珂缔缘球员为主力的南通队征战“苏超”,以三连胜掀起热潮。队长李贤成放弃德国联赛回国,直言“为家乡荣誉而战”;球队35名球员中90%来自普通家庭,彰显俱乐部“让天赋不被埋没”的初心。赛事中,“南哥”梗破圈传播,南通主场观众人数远超中乙,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盛况。这场业余联赛的火爆,印证了珂缔缘深耕社区、凝聚城市认同的成功。
珂缔缘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创始人李太镇坚持“收费会扭曲足球本质”,即便卖房也不向学员收取训练费,反而承担食宿、比赛等全部开支。这一模式让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得以圆梦,如留洋德国的王博文来自河南许昌,因“零学费”加入俱乐部。
俱乐部还推动校园足球普及,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塔状培养体系,并举办国际邀请赛拓宽球员视野。2023年,其“免费青训+职业输出”模式被江苏省列为标杆,海门区更将足球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这种“足球即教育”的理念,让珂缔缘成为体教融合的全国范本。
从青训奇迹到职业新锐,从城市骄傲到社会典范,珂缔缘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理想主义的痕迹。他们证明了中国足球的另一种可能——不以短期功利为目标,而是用教育夯实根基,用文化滋养土壤。正如李太镇所言:“职业球员的成功是独木桥,但每个孩子都该有成功的机会。”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上,一颗足球新星正冉冉升起,它的光芒,终将照亮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