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上,广西或许不是最耀眼的星域,但这里的热土早已孕育出独特的足球文化。从职业联赛的奋力拼搏到草根足球的蓬勃生机,广西足球正以多元化的姿态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如今,这片土地上活跃着多支职业球队,男女足并进,青训与文旅融合,共同勾勒出广西足球的崭新轮廓。
广西足球的职业化进程近年来取得显著突破。2024赛季,广西同时拥有3支职业男足和1支职业女足,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中甲的广西平果哈嘹国晶队成为领头羊,赛季30轮11胜14平5负,防守端失球数排名联赛第二,并成功承办中甲开幕式。这支球队不仅外援乔瓦尼多次获评月度最佳球员,本土小将樊超、易县龙等也崭露头角,入选国字号梯队。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在足协杯击败前中超冠军武汉三镇,挺进第五轮,刷新了广西足球在该赛事的最佳战绩。
女足领域同样亮眼。广西平果呗侬女足在2024赛季女甲联赛中取得13胜5平2负,以跨赛季20场不败的纪录夺得季军,外援祖比拉·阿布都外力以11球位列射手榜第二。这支球队的主场上座率多次突破万人,展现了广西女足的市场潜力。中乙的广西恒宸作为升班马表现抢眼,曾击败最终夺冠的广东广州豹,并入围中乙年度社会责任俱乐部候选名单;广西蓝航则在百色主场创下中乙上座率第二的佳绩,提前三轮完成保级目标。
广西足球的根基深植于草根赛事。创办于2011年的广西足球超级联赛(桂超联赛)是中国首个省级业余足球联赛,曾获中国足协“全国最佳社会赛事奖”。2024赛季,14支球队参与角逐,贵港赛区单场观众峰值达21488人,创下当年中冠联赛全国最高上座纪录。桂超联赛不仅为职业队输送人才——如中乙的广西恒宸、广西蓝航均源自该平台,还孕育了2022年足协杯淘汰北京国安的泾川文汇(前身为桂超球队广西极驰)。
青训体系同样蓬勃发展。广西依托梧州国家青少年足球基地、北海训练基地等硬件资源,每年吸引全国数百支球队冬训。自治区体育局2025年重点打造U系列青少年足球联赛,结合节庆活动推动“体教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广西与西班牙皇家足协、荷兰海牙俱乐部合作建立青训中心,引进欧洲体系培养后备力量。2019年选拔的U15队伍曾在全国民族团结杯邀请赛夺冠,印证了青训成果。
政策支持为广西足球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底,广西体育局发布《促进职业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对职业俱乐部给予奖励,支持桂超联赛发展。北海、柳州、南宁三市曾跻身2020年全国足球发展健康指数前50,其中北海每万人拥有1.2块天然草坪球场,远超国家标准。校园足球方面,广西729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柳州市一职校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精英球员。
足球文化与民族特色的融合成为新亮点。2025年“三月三”节日期间,桂超联赛开幕式与壮族歌舞、武术表演结合,吸引超10万人次在线观看。贵港市更将足球赛事纳入文旅活动,打造“运动之城”品牌。这种“体育+文旅”模式在“潮动三月三·抖音足球嘉年华”中达到高潮——传奇教练米卢与奥运冠军孙杨的助阵,机器人表演与传统侗族大歌的碰撞,让足球成为展示广西多元文化的窗口。
尽管成绩显著,广西足球仍面临挑战。历史上,广西银荔队曾在1990年代短暂升入甲B,但因资金问题解散,导致本土职业足球长期空白。当前,经济支持不足、人才外流等问题依然存在,如2023年仍有分析指出广西“没有中超球队”与地理位置、青训体系等局限相关。但转机已然显现:平果市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男女足“双甲”球队的县级城市,2023年主场赛事带来7500万元经济效益。
未来,广西足球需坚持职业与草根并重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依托政策红利继续提升平果哈嘹等职业队的竞争力;深化“桂超模式”,通过赛事IP带动文旅消费。正如米卢在广西活动中强调的:“年轻球员的培养需要社会合力”。从1958年首支专业队成立,到如今职业与业余联赛交相辉映,广西足球正以“不甘人后”的精神,证明这里绝非“足球沙漠”,而是一片孕育无限可能的绿茵热土。